作者:兰平
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容:案情:
刘根,男,15岁,与同校女同学赵群(14岁)恋爱,并在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不久东窗事发,被同学、老师和双方的家长知道了,刘根和赵群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刘根被学校开除,赵群被学校处以留校查看一年的处分。
2003年8月10日,刘根与赵群再次偷偷约会到一起,谈起各自的情况都感到十分绝望,产生了一起自杀徇情的念头,两人相约第二天一起服药自尽。第二天,赵群如约来到刘根家,两人抱头痛哭后,刘根拿出准备好的175片安眠药,倒了两杯水后,赵群和刘根各自先服下25片安眠药,但这时刘根突然感到害怕,就对赵群说:“要不我们别死了,我们都还小。以后咱们俩分开,各走各的算了!”赵群认为刘根胆小且要抛弃她,绝望地说:“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随即用子里的水分几次服下剩下的125片安眠药,刘根在一旁未加阻止。赵群药性发作时,刘根也未设法抢救,刘根的家长回家发现后,刘根还谎称赵群感冒了在睡觉。随即,刘根也因药性发作去睡觉了。后两人均被送到医院抢救,经抢救刘根脱险,赵群因服药剂量过大、抢救无效而死亡。
本案在处理过程中,对刘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产生如下两种意见:
分歧:
第一种意见,刘根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首先,是刘根和赵群相约一起自杀的,赵群服药时,特别是服下最后125片安眠药时,刘根又不加以制止,赵群服药后又编造谎言—她感冒了在睡觉,阻止抢救,以上情况说明刘根主观上放任赵群死亡。
其次,刘根在客观上有“帮助”促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刘根提供了自杀的场所和药品、水等,为赵群的死亡提供了条件,这是相约自杀中的“帮助”行为。
第三,刘根相约和赵群自杀,而在此过程中,刘根又不想死了,因而应当具有阻止赵群死亡的义务。但刘根既不制止又不积极抢救,以致发生了赵群死亡的结果,故刘根应负犯罪的不作为的刑事责任。也就是说,本来是刘根和赵群相约自杀,但在这一过程中刘根的心理发生了转变而不想自杀了,此时他就因自己的先前行为(与赵群相约自杀)而负有一种作为的义务—阻止赵群的死亡。但刘根并没有履行这一义务,是放任赵群继续自杀这一行为,并且在这之后实施了编造谎言、阻止抢救行为,这一切使他的行为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相约自杀构成了故意杀人行为,系间接故意。而且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刘根在行为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应当对其故意杀人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刘根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刘根和赵群相约一起自杀,在服下25片安眠药后,尽管刘根翻悔了,产生放弃自杀的念头,也向赵群提出此意见。但他作为一个15岁的青年并不知道25片安眠药能否致人死亡,也未对自己采取救护措施,也就是说,并未实施,只是提出此建议,说明他是继续坚持自杀。至于刘根提供了自杀的场所和药品、水等,那是前期为相约自杀而准备的,不是专为赵群的死亡提供条件。谈到刘根对赵群的施救义务,由于其年龄尚小,对此并不清楚,以其没有施救认定其有罪,太过苛求,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出发,不宜定罪。至于刘根被救活了,这是医生抢救的结果,如果对救活了的刘根处以刑法,实在有鼓励自杀的嫌疑。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纳溪法院)
-
利用迷信行为是否可被定罪为故意杀人罪?
182人看过
-
本案为何以故意杀人罪定性?
105人看过
-
打死人是否属于故意杀人行为?
496人看过
-
本案被告人是否认定为自首
466人看过
-
故意杀人未遂行为被认定为犯罪
146人看过
-
别人的行为导致自杀,是否应该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282人看过
作者包括自然人作者和法人及非法人单位作者。自然人作者是创作作品的公民。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是法人和非法人单位作者。两人以上合作创作作品的创作者是合作作者。... 更多>
-
涉及故意杀人行为的威胁行为是否违法?河北在线咨询 2024-12-07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被视为违法行为。如果一个人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治安管理处罚,或者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或者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他或她可能会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
-
是否将自杀视为故意杀人罪?陕西在线咨询 2025-01-05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导致他人自杀的行为并不被视为蓄意谋杀。如果行为人之前已经犯下了某种犯罪行为,从而诱使受害者走上自杀之路,那么只要行为人对这一诱发自杀事件并无预先设定的故意意图,往往会依据其前期犯下的犯罪行为进行定罪量刑,并将自杀后果视为量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项加重处罚的因素。 根据《刑法》第232条和第29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和教唆他人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故意杀人罪,如果情节较轻,将被
-
-
是否将故意杀人定为死刑?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131. 故意杀人罪行的刑罚将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犯罪情节进行评估。若行为人故意杀人,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的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行的刑罚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根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
-
是否可以认为行为人具有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11有人认为,在聚众斗殴中,被害人在被追赶和殴打后跳入池塘逃生,这是她自己做出的主动选择,也是造成她溺死的直接原因。被告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他不应该对被害人的死亡后果承担刑事责任。应该定罪为聚众斗殴罪。 然而,本文认为,被告人积极参加聚众斗殴,追赶被害人并朝她扔石头,他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被告人对该结果具有放任的间接故意,并且他的行为与被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