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密度与隐私建筑间距的重要性不仅影响日照和通风,而且与隐私的保护密切相关。为避免视线干扰,多层住宅的房间间距不应小于24米,高层住宅的横向间距应大于20米。另外,如果设计上不慎重考虑,塔楼的侧窗和前窗往往形成“通视”现象,在选房时应注意。
2。居住区配套公共建筑是否方便合理,是衡量居住区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较大的居民区设置幼儿园、小学,消除城市交通对小学生上学的威胁,居民区与小学的距离应在300米左右。对居民每天光顾的蔬菜店、食品店、小超市等基层商店要进行配套服务,服务半径不超过150米。
3。居住区绿化
考虑居住区环境绿地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刚性指标,它是指居住区内各类绿地所占的比例。需要指出的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绿地不包括阳台和屋顶绿化。一些开发者会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因为住宅绿地在遮阳、防风防尘、杀菌消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居住区规划中,住宅布局要合理,保证每户都能获得所需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条形住宅长轴外墙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日照距离。广州大约是1:1的标准,即遮阳建筑与遮阳建筑之间的距离等于遮阳建筑的高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判断两栋楼之间的距离,南楼的高度是20层60米,北楼的高度是16层48米,那么两栋楼之间的距离至少是60米。
5。居住区交通分为人车分流和人车混合两种类型。目前,作为楼盘卖点的“人车分离”是指汽车直接进入小区外的地下车库,且不存在汽车与行人的干扰。由于小区内没有车辆通行、停车和噪声的干扰,小区内的人行通道具有休闲功能,可以大大改善小区的环境质量,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
对于混合交通的居住区,有必要检查该区域的主要道路是否设计为“通畅”,以防止过境交通流对居住区的干扰。一般原则是,露天停放的汽车尽量不要进入居住组团。如果停车场必须靠近住宅,则应尽可能靠近山墙,而不是住宅前面。此外,停车场分为租赁和购买。购房者有必要明确:车位的月租金是多少;如果购买,以后每月的管理费是多少,再仔细算一笔账,决定是租还是买。
-
买房时对小区环境的正确选择
429人看过
-
环境税优化选择
75人看过
-
买房环境很重要我们该怎样选择?
213人看过
-
好的建筑物还需要有好的环境,买房怎么选择环境
462人看过
-
租房应如何选择周边环境
79人看过
-
小区环境的选择误区
80人看过
-
夫妻共同贷款买房如何正确的选择江苏在线咨询 2023-05-26对于“共同贷款人”,不仅要求是“贷款人”的直系亲属(夫妻、子女、父母),还必须是住房贷款抵押物的房产所有者之一。但这一条对于夫妻来说是个例外,即使房产证上只有夫妻一方的名字,另一方也可作为住房贷款的“共同贷款人”。所以在确定主贷人和次贷人时,需要根据以下三种主要情况而定。 一、确定主贷人时,应当选择夫妻间收入较高且稳定者 一般来说,夫妻共同贷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减轻还贷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仅靠一方的
-
如何选择正确的房贷还款方式?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2由于采取不同的还款方式将产生不同的利息差额,借款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还款方式。 (1)固定利率还贷法:如今,很多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固定利率房贷业务。在目前国内存在加息预期的情况下,购房者可以选择3至5年期的固定利率贷款,一旦未来央行上调利率,借款人也只需按照固定利率支付利息,不会受加息的影响。 (2)公积金还贷法:对普通群众而言,购房时用公积金贷款是最省心的办法。专家提醒,购房者在申请购房组
-
涉外合同如何选择正确辽宁在线咨询 2023-04-26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1、当事人选择法律时需要明示。在涉外合同中,如果遇到合同订立、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和转让、合同终止以及违约责任等争议。 按照这一规定,当事人应当以明示的方式选择,也就是在缔约时或争议发生之后,以文字或者言词明确作出选择合同准据法的意思
-
如何正确选择离婚途径?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30双方自愿离婚,就子女抚养、财产、债务处理达成协议的,可以选择登记离婚。只有一方想离婚,有夫妻关系破裂的证据的,可以选择诉讼离婚。 根据2021年《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的规定,夫妻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规定双方自愿离婚的含义,并就子女抚养费、财产和债务处理达成协议。 第一百零七十八条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发现双方确实自愿离婚,并就子女抚养、
-
谁是所有权选择居住权安徽在线咨询 2022-12-13居住权和所有权并不存在谁优先的问题。我国民事主体享有物权的,物权是指对物享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三种。居住权是房屋所有人设立的用益物权,而居住权和所有权是不同的物权类型,不存在谁优先的问题,两者并不冲突,居住权人行使居住权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