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以下部门主张维权:
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2.劳动仲裁。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向法院起诉。劳动者有欠条的,可以直接携带身份证、欠条、起诉状及副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支付欠款,但是单位仍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自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怎么投诉交警
投诉交警的流程有:
1.举报人可以打122或交警大队公布的举报电话举报。
2.也可以到支队举报中心或交警大队当面举报,交警部门会对举报查实。
3.举报人也可以使用实名举报或匿名举报,实名举报的举报人应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
4.匿名举报的举报人,可使用不超过六位数字的密码作为身份代码。
5.各单位受理的举报线索,属于本辖区的要及时查办,并在接到举报线索之日起,十日内向举报人反馈查证结果。
6.跨镇街案件,涉及重大制造,销售假汽车牌证窝点或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7.要及时上报支队举报中心,由支队举报中心协调查办。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工资待遇不公正如何投诉
463人看过
-
工资待遇不满意,该如何投诉单位?
451人看过
-
工资待遇不合理向哪儿投诉
164人看过
-
工资拖欠劳动部门如何处理,被拖欠工资投诉劳动部门多久才处理
100人看过
-
拖欠劳动者工资待遇
64人看过
-
公司拖欠社保待遇:投诉指南
352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单位如何拖欠工伤待遇?安徽在线咨询 2025-01-29一、如何应对单位克扣工伤待遇? 1. 在双方矛盾仅限于公司和员工之间,且认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应当据理力争。 2. 明确工伤待遇计算和发放的依据,让克扣工伤待遇的情况清清楚楚。 3. 了解克扣工伤待遇的原因。 4. 我国法律规定:工伤待遇不得克扣,即使是员工犯了错,也不得以克扣工伤待遇。根据工伤程度计发,并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二、工
-
邯郸工资拖欠如何投诉?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1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
-
如何投诉劳动监察大队处理拖欠工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12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监督部门接到劳动者拖欠工资的投诉后,劳动监察部门应该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
-
如何投诉包工头拖欠工资北京在线咨询 2021-12-30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申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关系终止的,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其他。
-
公司拖欠工资如何投诉, 拖欠工资怎么办上海在线咨询 2022-05-07一、收集以下能证明劳动关系方面的证据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1)工资卡、工资存折、单位盖章确认的工资条或记录、单位盖章的职工花名册; 2)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3)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4)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5)用人单位盖章的考勤记录; 6)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二、法律依据: 1)《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