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民事责任中的消除危险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10:42:10 419 人看过

消除危险作为一种环境民事责任,少有人作详尽的论述。然而,消除危险在环境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此种民事责任方式在环境法的范围内进行粗浅的讨论。

一、消除危险的含义及意义

所谓危险,是指遭受损害或者失败的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实际发生的后果。消除危险,就是只消除这种可能性。在民法中,消除危险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威胁,或存在侵害他人人身或财产的可能。例如,房屋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怠于修缮房屋,致使房屋处于随时倒塌、危及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时,应付消除危险的民事责任。

在环境法中,消除危险是指当行为人的行为有侵害他人环境权益的可能性时,行为人应负的消除这种可能性的一种责任形式。如,使用锅炉应采取消烟除尘措施,施工应采取减轻噪声措施等。环境法中的消除危险责任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和民法中的消除危险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消除危险责任,其区别在于危险行为的种类不同。在环境法中,行为人的危险行为是相对于环境的环境危险行为,这种行为有可能侵害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权利。环境危险行为通过威胁环境而威胁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强调这一区别的意义在于环境危险行为与其他危险行为各自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是不同的。环境危险行为以环境为媒介,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具有长期性、破坏性、难以恢复性,有的危害后果需要精力很长的潜伏期才可能被发觉,有的损害甚至是无法补救的。第二、消除危险是一种预防性的责任形式。它适用于危险行为发生时,损害后果发生之前。这是一种预防性的责任形式。而损害赔偿等责任形式则是在损害后果发生之后适用,是补救性的责任形式。比较来看,消除危险更具有积极性。

消除危险的上述特征,对于保护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消除危险适用于行为的开始阶段或准备阶段,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行为人的危险行为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可以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他人的权利。这种责任方式体现和贯彻了环境法的预防原则。当然,更高意义上的预防原则,要求从根本上杜绝可能有害于环境的行为。如要求采用清洁生产模式,禁止使用某些污染设备、材料等。但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来看,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时间。其次,这种责任方式更加经济。对于污染者、受害者以及整个社会来说,同环境污染和破环所造成的损失、治理环境所需要的费用相比较,消除危险所需要的代价小得多。再次,这种责任方式可以同其他责任方式结合起来,互相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我国的环境法更加成熟、完善。

二、消除危险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般来说,环境民事责任的成立需要具备一下要件:一、存在损害事实;二、存在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三、危害环境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于消除危险责任属于预防性的责任形式,其构成要件与上述构成要件有一定的区别,其成立应包括以下几要件:

(一)存在环境危险行为。环境危险行为是指具有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现实可能性的行为。其包含两层含义:一、行为人的行为尚未造成危害环境的后果。二、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危害环境的现实可能性。如建设公路的行为就可能属于环境危险行为,因为如果选址不当,公路建成后,在此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就可能造成噪声污染。建设娱乐场所的行为也可能成环境危险行为。但是,这种可能性应当是一种危害环境的现实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所谓现实可能性,是指这种可能性已达到一定的程度,以至于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这种可能性再行为完成后就会转变为现实。潜在可能性则是指如果保持当前状态,这种可能性一般不会转变为现实。如,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如果遵守了三同时的规定,在交付使用后,其边界噪声值低于或等于法定的噪声值,那么此建设公路的行为就不具有污染环境的现实可能性,只具有潜在的可能性。反之,如果此公路的建设没有遵守或没有完全遵守三同时的规定,那么此建设公路的行为就具有污染环境的现实可能性。如果把凡是具有污染环境可能性的行为都认定为环境危险行为,将会阻碍正常行为的进行,而且这种做法也不具有可行性。

(二)此环境危险行为具有侵害他人人身、财产利益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行为人的行为具有污染环境,从而危害他人利益的现实可能性。对于这种可能性的判断,需要以不同的现实情况和环境科学技术为基础。例如同一种排放有害气体的工厂,在离人群较远的地方生产所产生的后果,同在离人群近的地方生产所产生的后果就会不同。

环境法中消除危险责任的成立,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仅存在环境危险行为而不存在侵害他人人身、财产利益的可能性,便不能成立消除危险的民事责任。但这种行为可能产生行政责任。

在我国,环境法中消除危险责任的实施,在司法实践中和理论研究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轻视,其原因可能是实施的难度比较大、环境科学技术不够发达、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等等。但是,这种责任形式对于保护环境、保护公民的利益是非常有效的,不能因为难度的增大而不予实施。

三、我国的相关立法及其完善

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及各环境保护单行法依据预防原则规定了不少预防污染的法律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等。但是,对于违反这些制度的行为人仅规定了行政责任,没有明确的消除危险的民事责任。目前可以依据的法律规定仅有《民通意见》的第一百五十四条:从事高度危险作业,没有按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严重威胁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人民法院根据他人的要求,责令作业人消除危险。此规定过于笼统,比较难以操作。而且此规定将危险行为规定为高度危险作业,造成消除危险责任在环境法中很难得到实施。从而使公民在面临污染危险时没有法律依据保护自己的权利。

针对这些缺陷,我国的环境立法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消除危险的责任制度:一、应当把预防原则的内容规定得更加全面。不仅要规定预防污染自然环境,也要规定预防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仅仅规定行为人应当预防污染子人环境,易造成误解,似乎个人的利益不再应当预防保护的范围里。二、应当规定有可能产生污染并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人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虽然预防措施在法律中不可能详细列举,但应当规定一个最低要求,即污染物的排放应达到排放标准。三、应当在环境法中明确规定消除危险的民事责任。这样,司法机关适用消除危险责任就有了法律依据。四、应当明确规定公民对他人的环境危险行为享有请求消除危险的起诉权,从而使对危险行为的起诉有法可依。

由于环境法中消除危险责任理论还不成熟,其次这种责任形式同传统法律中的无损害及无责任的原则相冲突,而且由于企业、工厂的生产活动的不公开性,他人难以知悉是否存在环境危险行为,所以,这种责任形式的实际实施还有较大的困难。但是,消除危险责任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使得其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2日 01: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消除危险相关文章
  • 论农村环境法律保护中的政府责任
    【英文摘要】Therralenvironmentisrelatedtothevitalinterestsoftherralresidents,thesstainabledevelopmentofagricltreandtherralstabilityandsecrity.Thelegalprotectionofrralenvironment,ofcorse,cannotbeseparatedfromvariostypesofeconomicorganizationsself-restraintandthevastmajorityofrralresidentspblicparticipation.BtaccordingtotheactalsitationofenvironmentalproblemsinChinasrralareas,theGovernmentintherralareasof
    2023-04-29
    265人看过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一)不可抗力《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不可抗力免责条件,加了诸多的限制。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且由加害人及时采取了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时,才可以免责。这样,构成污染环境的免责条件,一是不可抗力仅包括不可抗力中的自然原因;二是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及时采取了合理措施仍不免损害。具备了这样两个条件的不可抗力,才可以免责。对免责条件限制严格,有利于保障受害人得到赔偿,这样的规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二)第三人过错造成损害后果第三人过错造成受害人污染损害,构成免责条件,一是要当事人采取了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损害;二是加害人要对第三人过错举证;三是这种免责条件适用于一般的环境污染损害。(三)其他免责条件战争行为引起海洋环境污染,为免责条件;负责灯塔或者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者其他过失行为造成海洋、水污染损害的,为免责条件;损害是由于受害
    2023-06-06
    157人看过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
    在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里面,我们需要注意一个环境的侵权的民事责任的问题与及特点,那么这个特点是如何进行一个取舍的呢?同传统的民事侵权相比,环境侵权行为有诸多不同。第一,主体不平等。对于一般侵权行为来说,加害人和受害人地位具有平等性、互换性和特定性。而在环境侵权中,加害人多为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受害人多为缺乏规避与抵制能力的一般公众,地位处于不平等状态。第二,侵害缺乏直接性。一般侵权行为直接作用于个别受害人的财产和人身,比较单纯、直接,易于确认,受害人可用财产权和人身权为依据获得救济;环境侵权行为往往要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间接作用于人身及公私财物。而环境诸要素,如空气、阳光、水等则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客观存在,经济学上称为自由财产,人们不可能对其占有和支配,不具备民法所称的财产性。更有甚者,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环境中,被传统民法理论视为行使企业财产所有权或经营权的具体表现。正因为如此
    2023-04-24
    193人看过
  • 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一、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1、在一般的民事侵权责任的基础上,还有重要的变化和发展,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个地方:在做出行为的人的主观方面,不管是不是无心做出这些侵害,当事人都要承担责任,在行为上,更注重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损害来作为评判标准,而不是以违法作为前提,举个例子,比如说排放污染物没有超过标准,这是合法的,但对环境造成了损害的话,虽然合法,也一样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2、根据我国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以及《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环境民事责任,主要的内容有停止侵害行为、排除妨碍和危害环境的行为或事物、消除危险和危害环境的后果、恢复环境的原状、赔偿因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等多种形式。环境民事责任,一般是由人民法院依照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追击的,环保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等,也是有权利去处理一部分的环境民事责任的。二、那么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呢?《民法典》规定,第一千二
    2023-03-02
    447人看过
  •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家保护环境的规定污染环境的行为行为人须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且该行为违反国家保护环境的规定。在我国,有许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行为人如违反这些规范性文件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就须对该行为承担赔偿责任。2、有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事实此处所称的损害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两种情形。有人因环境污染而染病、死亡,农作物因环境污染而欠收、绝收等。3、污染环境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这是指有关的损害事实是由行为人所实施的污染环境行为所造成。污染环境行为是因,损害事实是果。只有在二者有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一、民法典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条规定,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二、环境
    2023-03-27
    87人看过
  • 环境民事责任与行政,刑事责任的区别
    环境民事责任主要是按照民法责任划分来认定,行政责任主要是按照环境法律、法规来追究,刑事责任则按照刑法来调整。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民事责任的责任形式有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以及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这些责任形式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行政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个人或者单位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这5种主刑,还包括剥夺政治权利、罚金和没收财产3种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与主刑合并适用。
    2023-02-12
    427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消除危险是指消除对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危险来源的民事责任措施。 危险指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可能性,只要行为人的行为有造成损害的可能时,权利人即有权请求行为人消除或请求人民法院强制其消除,以防止损害后果的发生。比如,当存... 更多>

    #消除危险
    相关咨询
    •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8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定义务实施环境不法行为致入损害而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所必需的各种要件的有机统一。它包含如下内容: (1)损害后果; (2)排污行为; (3)排污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我国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01
      我国法律规定,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案件中的受害人无需对加害人的主观过错进行证明,同时加害人也不得以自己没有过错作为抗辩。法律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环境责任保险的功能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12
      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时期。一些地方工业企业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别是一些污染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及时赔偿,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以下功能决定了其在应对环境污染事故方面的优势。(1)分散企业风险。由于环境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广,损失巨大,单一企业难以承受。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单个企业的风险可以转移到许多投保企业,从而使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由社会承
    • 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是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1-09-28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由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或者其他环境方面的民事侵权行为侵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利益,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一、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   (1)因环境污染而侵犯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等其他权益而应当负有的法律责任。   (2)因生态破坏侵犯他人财产权应负的民事责任。   (3)因其他侵犯他人环境权益的行为所应负担的民事责任
    • 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30
      传统的民事责任包括四个方面:主观上具有过错、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对于环境民事责任来说,又有些许不同。在环境民事责任中,主观上的过错与行为的违法性不再那么被注重。更加注重的是致害行为和损害结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